社團法人台中市學習障礙協會

【孩子如何成為人生幸福組 】陳麗文

多年前有一個奶粉廣告:「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在經濟起飛的年代,打動了許多父母的心。

過了幾年,科學家拿出數據開始苦口婆心勸說母奶最好,政府也鼓勵媽媽們多哺喂母乳,這些奶粉廣告不再大力地推送。
本來這句話要廣告的是配方奶粉的營養,但是這句話卻不止在營養學的探討, 反而深深地影響了許多父母的教育想法, 甚至造成父母們在教育上焦慮,再加上「孩子,我要你將來比我強」的推波助瀾,也促進了一股小孩送去才藝班、文理補習班或參加各種競賽的風潮,希望從今以後,自家的孩子能穩站鰲頭,成為人生勝利組。

當然,在不同的國情下、各個不同的教育理念的探討中,「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以及「孩子,我要你將來比我強」,這些不見得是最適用教養你我孩子的想法,很多學者專家甚至認為那反而可能是孩子學習痛苦的來源。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以及「孩子,我要你將來比我強」,是帶著父母的殷殷盼望,以從父母的角度來看的。但這是孩子最適合的嗎?這是孩子想走的路嗎?我們給孩子機會去探索他的道路了嗎?我認為今日的課題,已不是爭執「年輕人要不要追求當人生勝利組」,而是要問年輕人:「要成為什麼樣的人生幸福組?」

學習有困難的孩子在以紙筆測驗為主的教學中,不容易顯現出他們各自的才能,甚至是被侷限在他們不擅長、能力受限的學習中:課堂的學習、課後的作業以及大大小小的測驗對他們來說,都可能是負擔很大的工作。在他們一路跌跌撞撞的求學過程,他們的才能、興趣被發掘出來嗎? 孩子和我們知道他怎樣才能揚長避短來表現自我嗎?消極一點來說,孩子和我們知道他不喜歡那些事情嗎? 孩子和我們知道他在那些事情是不擅長的嗎? 孩子和我們知道他不想做那些事情嗎?

基本的聽說讀寫算是重要的,是小學中學成績單上面積最大的部份。
所以我們想辦法讓孩子花時間來重新學習,試著用不同的教學策略、不同的學習法、各式各樣教具企圖讓低成就的科目「起死回生」。
這些學習是要花很多時間的,幸運的孩子剛好用到適合的方式,學到了學習策略與技巧,下一次可能花兩倍時間就學好了;有些孩子很可能要比一般的孩子花上四、五倍的努力,才勉勉強強跟上;甚至有些部份,孩子花了十倍的努力也沒能學起來。但很多家長及老師認為「勤能補拙」,成績不好就是練習不足,那就再投入更多的時間在聽說讀寫算上-在孩子最弱的地方,而忽略去開發他的強項。因此,他們沒有多的時間去玩、沒有多的時間去嘗試、沒有多的時間去和別的孩子交朋友、沒有多的時間去學習非聽說讀寫算以外的事。

聽說讀寫算是重要的、然而這是學習障礙學生的困難處、因此我們得去衡量他們在時間花費的損益點

假如他們在中小學忙著補破網,沒有時間玩、嘗試、學習其它能力,那麼等到要升高中職的時候,他們怎能肯定的告訴師長:「我適合學術導向,我想去念高中」;或是「我擅長這些事務,所以我選這個職業類科。」?我們看到的往往是很多孩子在這個階段沒有想法,成績到了或是聽說出路好就去選填,結果浪費三年青春卻沒學到足以支撐他將來生活的本事。等到要升大專院校的時候,若又是同樣的情形,整個加起來至少7年的黃金歲月就白白錯失,請問他們後面拿什麼本領去和別人一起工作、能夠掙錢來養家活口,還能滿足自我的成就感?

人生有夢最美,當我們為了自我設定的目標,才會認真去找方法,積極發明方法,企圖達到心願。我們的孩子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呢?找到人生的幸福就在於他們對於自我的認識與自我的成就。

他們認識自己嗎?在中小學的時候,孩子能夠清楚回答下面的問題嗎?

1. 我擅長哪些事?
(1) 我可以做到哪些事
(2) 哪些事我不但能做到、還做得很好
2. 那些事情我不在行?
(1) 但我知道有其他方法可以完成嗎?
(2) 但我知道有工具可以幫忙做這件事嗎?

(3) 但我知道有誰有能力幫忙嗎?有誰願意幫忙嗎

3.若他們的年齡到了大專或更年長時,我們的孩子可以清楚知道將來如何在職場有一席之地嗎? 他們可以回答下面的問題嗎?
(1) 我如何擁有一技之長
(2) 我的人際關係好嗎?
(3) 我已經學到應對進退、表達、禮儀及職場倫理了嗎?

 

快樂、健康、滿足感應該是我們追求的人生終極目標之重要核心,這些是從認識自己開始,成就自己中努力而來的。所以除了投入時間在聽說讀寫算上-補足孩子不足的地方外,也請從小就幫助他去開發他的強項。請留出時間陪他們去玩、讓他們去玩;留出時間讓他們去嘗試多種事物;留出時間讓他們去和別的孩子交朋友、學習人際溝通;讓他們有時間去學習聽說讀寫算以外的事;讓他們有機會能成就自己成為人生幸福組。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