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講座】 用很難的事去學很難的社會互動

游哲源(台中市學習障礙協會社工)

這是我們與呂幼雯老師(陶璽工作室秘書長)的第一次合作,也是與曲智鑛老師(陶璽工作室創辦人)的第二次合作,當初一個機緣由協會同仁引薦曲老師團隊來協會進行活動,也相邀明年的下次活動,今天講座算是我們與呂老師的相見歡與合作的開端。

陶璽的特色就是透過自然的情境教學與隨機教學,去引導孩子在可容錯的環境中去嘗試與成長,但是對於家長或是非相關工作者心中總是會有種疑問,會覺得這不就是戶外郊遊嗎?那到底跟普通郊遊有什麼差別?老師透過深入淺出的方式,講述他們運用得社會情緒學習理論是如何融入自然情境教學中
以下引自曲智鑛老師分享呂老師的心得來讓大家了解:

今天Kimono Lu呂幼雯秘書長代表陶璽特殊教育工作推廣協會在台中分享,為台中學障協會舉辦的公益講座擔任主講者;主題是在自然情境中培養孩子的素養與品格力,如果對這個主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曲老師的情緒素養課》。以下是她今天講座後的反思紀錄,很真實且有溫度。

很感謝老大願意信任我的能力(真的很有勇氣),將這個重責大任付予給我。還好這幾年跟著曲老上山下海,累積了不少營隊與假日體適能的實戰經驗;加上自己在學校體制內與許多孩子與家長接觸的實際案例,將學術理論用講故事的方式闡述,竟然講滿三小時(老師拿到麥克風就切入自動化模式)!

今天的講座有一個很大的重點,就是我們請家長與教師回歸自己,檢視自己的『社會情緒能力』。每一位陪伴者都應該重新審視自己,反思自己的感受、價值觀與行為(自我意識)、以多元視角審視情境並尊重多元(社會意識)、發起並維持與他人積極聯繫的能力(關係技巧)、設定目標、自我激勵、抒發壓力的能力(自我控制),以及做出同時利己與利他的決定(負責任的決策)。

陪伴者的言行與意識尤其重要,你是希望孩子「變成你要的樣子」還是「他原本的樣子」?你帶著哪種意識與孩子互動,將造就截然不同的親子(師生)關係;同時伴隨不同的言行典範與影響。

我們也鼓勵陪伴者,要確實掌握孩子的能力,並具有高度的觀察力與敏感度,感受孩子的變化,適時的給予支持與引導。素養與品格力絕對不是一兩天教的會的,是長期的陶冶與體驗。而這個環境與氛圍,是陪伴者可以刻意積極創造的。

會後與老師家長有一些交流,且明年我們協會將與台中學障協會合作,在台中舉辦六次登山活動,落實曲老很愛強調的「用很難的事情學習很難的社會技巧」的教育理念。合作的夥伴越來越多,表示可以服務的家長與孩子跟著增加了。這是我們協會很重要的任務之一,期待更多有志之士加入,成為我們穩定前進的力量!(轉貼自曲智鑛fb。2019/11/17)

透過體驗→反思→分析→形塑→應用,再回歸至體驗的循環圖,是自然情境教學的重要結構,建立一個可允許犯錯的環境,讓孩子能在錯誤中學習,善用後果去教育小孩,會讓小孩有更深刻的體驗,往往家長在過去經驗中已經習得失敗,總是在小孩準備嘗試失敗時,先遏止他體驗的機會,因此孩子始終無法了解為何不能做,或是無法取得後果的情緒感受,等到後續發生時,環境已經不是可以允許他犯錯的機會,反而讓他產生更大的挫折感與對人的排斥。

或許有人疑問何謂可允許的犯錯環境,以下是我所歸納的幾點

1.家長態度不因事件發生,僅看結果尚未全盤了解事件內容,而有指責或疑問的語氣。
如老師提到一位小朋友被小女生指控摸屁股,但老師沒有馬上指責小朋友,而是用客觀的說法去跟小朋友討論,是不是在什麼時間摸到小女生屁股讓小女生產生不舒服,雖然小朋友想不起來何時有摸到,但願意跟小女生因為讓她產生不舒服的感覺而道歉。試想如果老師開頭直接指責,小朋友的反應會是如何?
2.反思自己在事件發生後的感受及情緒,是什麼樣的事件影響到我的行為及情緒,換小朋友角度想,是不是還真的這麼嚴重。
如小朋友看到人上公車就說她是法國人、美國人、日本人,爸爸覺得莫名其妙馬上制止她,小朋友因被制止後直接崩潰,但是設想如果你是小朋友,或許當下只是覺得好玩或是內心的角色扮演,也不影響他人情況下,爸爸是不是能了解小朋友的想法去更好得處理這件事情。

3.信任孩子,但保有觀察敏銳度。
我們要信任孩子的說法與想法,建構一個溫暖可靠的堡壘,失敗後他們有所依靠的地方,但對於事情的真實性要像個偵探一樣抽絲剝繭,去引導孩子誠實與負責任。

再這些大前提下

自然情境教學的循環才得以正向的進行,老師引導孩童分析自己的行為後果,讓孩童去判斷自己的策略的優劣,進而去調整與日後發生時需如何應用。

但其實理論不僅僅只能應用到營隊之中,更是家長可以日常運用到的,因為家庭才是最好的訓練場,家長才是最好的訓練師。

我非常肯定呂老師所說『有穩定的家長,才有穩定的孩子』,當家長有穩定的情緒,孩子才有楷模去學習何謂是穩定的情緒,有一個例子是呂老師說有一次他們再帶小朋友去拿飛機行李輸送帶的行李,遲遲不來,孩子氣得跳腳,不斷在大廳吵鬧說要告航空公司,搞得大家都很尷尬,後來老師針對這件事跟這位朋友討論她的行為,小朋友才說出她爸爸是某航空公司vip每次都是這樣子跟航空公司人員這樣說話,老師才恍然大悟小朋友為何會有如此反應。

也因此我們更要審視自己在情緒上與人際互動上是否樹立一個榜樣讓孩子們去學習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