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趁著寒假的最後一天帶著青年,到外縣市走走,收個心並拜訪協會志工姐姐的家。
整條路線由南開科技大學沿著富頂路一段,轉隘寮溪走到坪頂神木,再拜訪志工家,並下切到中興新村。
在活動開始前發生了一件事,是個很好引導的時刻。
▲前往坪頂神木的公車
前一天有A同學因作業未完成臨時再群裡請假,當天集合時亦有B同學沒先跟家長報備,自己又睡過頭,而錯過了時間。
當天早有心理準備,對於他們的行為結果的發生早有脈絡可循,但這次不再提前再三提醒他們,既然他們對於這個團隊如此重視,我相信以他們自省的能量,他們會把這懊悔且急迫的感覺,轉化為自我管理的能力。
集合過程時,有人提出:「不是事前就說好,為啥又臨時請假?」,我說:「沒錯,這個行為不太好。」
當A學員前天晚上努力把作業寫完,跟社工說:「我明天可以去了」,然而當天早上仍姍姍來遲,大家都等他而延後出發。當他來到集合點時,我請他分享你這次做的好的地方與不好的地方,他說:「好的部分是我這次沒有放棄不來,我很努力把他趕完,不好的部分是我這次還是睡過頭遲到了。」我說:「對,這個是責信問題,當你把事情答應了,必須負起這個責任與對團隊的承諾,如果沒有做到,大家是會感到不舒服且有情緒的。」
而B則看到我們丟出來的照片,私訊我說「今天你們會很累嗎?,開心嗎?」我打個視訊電話,簡單讓大家跟他打個招呼,報備一下今天的行程,對話過程可以感受到他感到可惜沒能參加,也無須再跟他多說對自己負責的話語,因為這個懊悔我相信早已成為他下次要叮嚀自己要報備家長,為自己設定鬧鐘醒來的重要趨力,不再錯過下次參與機會。僅跟他說「缺你了,下次記得來喔!」讓他感受到團體的溫暖。
許多時候人際關係的衝突發生,在於雙方互信下的承諾未被重視,以此為例,甚至也曾發生過,有些孩子認為遲到或不能到是家長的責任,因為他沒有交通能力,是家長沒載他去或提醒她起床導致他無法遵守承諾。然而當孩子逐漸成年,我與這群家長已做好事前溝通,讓孩子開始學習必須獨自面對交通,他們必須開始規畫起自己的時間起床及交通時間。如何遵守承諾並且付諸實踐?「責任」將會在自己身上,這時他們無法閃避,學習對自己及團隊負責將是讓他們往下一階段邁進的重要一步。
▲清理山區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