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摩擦
———–
團體不只是學習老師在課程中所帶領的內容,還有團體間的了解與相處,摩擦的出現不是壞事,反而是讓學員有學習如何化解摩擦的機會。
「要上課了,請回位置坐好。」學員A幫忙管秩序,但卻沒得到回應,這時學員A拿出哨子開始吹。
「為甚麼要吹我哨子。」學員B激動的說。
這時老師介入,在上課前一起討論這個事件,詢問雙方的想法
「可以管秩序,但不一定要吹哨子吧!」學員B有點激動的說。
學員A馬上回覆「歹勢。」
學員B解釋到「我不會討厭他我只是不喜歡這個行為而已。」,
此時老師詢問學員A除了想道歉還有沒有其他想法,學員A沉默了一下說「我只是想要提醒B要上課了,還有他有點激動。」
學員B回覆「提醒我可以但你為甚麼要吹為甚麼?」
老師也針對這些語句給予較為合適的說法,像是感謝你的提醒,但下次提醒我的時候可以不要吹哨子。在調解的最後學員B也說到「下次還可以提醒,但我今天只是針對哨子而已」並針對激動的語氣道歉。在團體的後半段學員A也邀請學員B一同討論其他團體環節。
在過程中,老師透過雙方的說法釐清事情的緣由,並協助雙方調整更適當的語句來「溝通」,學員有些很勇於表達有些不擅表達,但表達可以分為兩種,說出來以及說的合適,好好說話也是本次團體很大的宗旨,慢慢學習慢慢練習,久而久之方能慢慢內化到自己的生活,期待學員在今年度課程都能滿載而歸。
-楊社工